1.关于名句中的文史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中的“苍山”指的是泰山
B.“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中的“豪主”指的是荆轲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的“暗香”指的是桂花香气
D.“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中的“好景”指的是夏季景色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正确,“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出自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意思是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白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此处的“苍山”指的是泰山。
B项错误,“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出自东晋陶渊明的《咏荆轲》,意思是翻完地图忽地现出匕首,秦王一见不由胆颤心惊。此处的“豪主”指的是秦王。
C项错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宋代林逋的《山园小梅·其一》,意思是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此处的“暗香”指的是梅花香气。
D项错误,“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冬初橙黄橘绿的时节啊。此处的“好景”指的是秋末冬初的景色。
故正确答案为A。
2.2024年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长期奋斗的成果,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全新政治制度,是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表述准确的有:
①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实行的“三三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了明确安排
③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④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修宪决议和地方组织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①错误,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两次大会是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政体的演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政权建设的开端,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
②正确,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政权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明确提出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新中国初期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③正确,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举行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共同纲领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作出了系统全面的规定,这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④正确,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修宪决议和地方组织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将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改为人民政府,这是新时期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地方政权建设的重大举措。
故表述准确的有②③④。
故正确答案为D。
3.当前不少城市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进入了旅游驱动的误区。过度地商业化,将原始居民全部迁出,充满活力的生产、生活场景_____,文化遗产成为_____的遗址,失去鲜活的魅力。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转瞬即逝 停滞
B.无影无踪 陈腐
C.消失殆尽 静态
D.烟消云散 呆板
第一空,根据“将原始居民全部迁出”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体现生产、生活场景消失之意。B项“无影无踪”指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C项“消失殆尽”指逐渐消失至没有;D项“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三者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转瞬即逝”指一转眼就消逝,形容时间过得飞快,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搭配“遗址”。根据后文“失去鲜活的魅力”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表达文化遗产变成失去动态活力的遗址之意。C项“静态”指相对静止的、不活动的状态,能表达出失去动态活力之意,当选。B项“陈腐”比喻人思想和观念陈旧、生活行为堕落、制度败坏腐朽,多用来形容观念、思想、制度等;D项“呆板”形容人的样子、做事等不灵活、死板。二者均与“遗址”搭配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战略管理体系,既是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是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的关键任务。紧紧扭住健全完善战略管理体系,就牢牢抓住了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的“牛鼻子”,可以起到_____的作用。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标本兼治
B.立竿见影
C.高屋建瓴
D.纲举目张
根据前文“就牢牢抓住了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的‘牛鼻子’”及后文“作用”可知,横线处应体现抓住“牛鼻子”所具有的作用,“牛鼻子”比喻事物的要害或关键,故横线处需表达抓住要害或关键所起到的作用。D项“纲举目张”比喻做事抓住主要的环节,带动次要的环节,符合文意,当选。A项“标本兼治”指对事物的枝节和根本都加以治理,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B项“立竿见影”比喻行事能马上看到效果或付出能马上得到收获;C项“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势不可当,也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均不能体现出抓住要害或者关键所起到的作用,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5.在漫长的天文研究过程中,中国古代科学家建立了一套有别于欧洲的知识体系。如赤道圈依据太阳的视运动分为365.25度,对应的每日太阳的平均视运动为1度,这与欧洲采用360度的六十进制的西方传统相斥。显然,这种对赤道的划分方式让那些接受过古希腊天文学传统训练,习惯了黄道坐标系的传教士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始料不及
B.迷惑不解
C.目瞪口呆
D.不屑一顾
根据前文“中国古代科学家建立了一套有别于欧洲的知识体系”可知,中国古代科学家建立的对赤道的划分方式让习惯于黄道坐标系的传教士难以理解或接受,B项“迷惑不解”指对某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符合文意,当选。
A项“始料不及”指开始时没有估计到,侧重没有想到、没有料到,无法体现难以理解或接受之意,排除;C项“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文段并未体现吃惊或害怕之意,排除;D项“不屑一顾”形容对某事物异常鄙视,侧重看不起、看不上,文段并非强调看不起,而是不理解、不接受,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6.在南粤大地,一场场深入群众的宣传宣讲,一个个扎根基层的思政课堂,都在_____着广东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生动实践。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诉说
B.倾诉
C.倾听
D.传达
根据文段可知横线处词语搭配“实践”,且需体现在“宣传宣讲”“思政课堂”中,有广东相关实践的阐述。A项“诉说”指带感情的陈述,填入文段符合“宣传宣讲”“思政课堂”的表现形式,与“实践”搭配恰当,当选。
B项,“倾诉”指把想要说的心里话全部说出来,通常搭配“心声”“烦恼”等,与“实践”搭配不当,排除;
C项,“倾听”指细心地听取,与“实践”搭配不当,排除;
D项,“传达”指把一方的意思告诉给另一方,通常搭配“命令”“精神”等,与“实践”搭配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7.我们经常需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晚一些再满足它,称之为“延迟满足”。与今晚享受大餐相比,推迟享受的大餐,其吸引力(价值)被打了折扣,心理学家称之为时间折扣。时间折扣越大,我们越无法接受延迟满足。但在面临诸多决策时,人们趋于采用单一策略:当现在和未来的时间距离不那么遥远,便直接“齐同”两者在时间维度的差别,不再给未来选择打一个时间折扣,让不同时间点之间的选择变得更加简单。
下列与画横线部分意思相符的是:
A.做决策时,不考虑时间因素
B.不考虑延迟满足,选择享受当下
C.做决策时,随机选择现在或者未来事项
D.在不同的时间点上选一个平均“时间折扣”
文段开篇引出“延迟满足”和“时间折扣”的概念,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接下来通过“但”进行转折,指出面临诸多决策的时候人们趋于采用单一策略,随即后文进行解释说明。画横线部分即为该策略的具体表现,且横线前后分句的内容即对横线处所在句子进行提示和解释。根据“当现在和未来的时间距离不那么遥远”“不再给未来选择打一个时间折扣”可知,“‘齐同’两者在时间维度的差别”强调的是在时间距离不是很遥远的前提下抹去时间的差别,将时间的维度保持“齐平”,即做决策的时候不考虑时间因素,对应A项。
B项,文段只是强调不考虑时间因素,但没有指出一定是选择享受当下,排除;
C项,“随机选择”表述错误,文段强调不考虑时间因素,从事项本身出发,并非随机做出决策,排除;
D项,“平均‘时间折扣’”表述错误,文段强调的是在时间维度不打折扣,忽略时间因素,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8.制造业智能时代在创造出大量新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衍生出例如机器人操作和维护、工业数据工程师等全新的职业方向,就业形式上出现了更多自由职业者和兼职岗位,工作内容上也更加体现专业协作。制造业智能化产生的新兴岗位巨大供需差,要求职业院校准确把握专业方向,根据制造业产业链的变化对专业链进行及时调整和更新,以实现智能化产品在性能、质量和生产效率方面质的飞跃。
上述文字意在强调的是:
A.岗位快速更迭要求专业动态调整
B.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发生变革
C.制造业智能化衍生出全新职业方向
D.职业教育为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助力
文段围绕制造业智能时代的岗位更迭展开,首句介绍制造业智能时代衍生出许多全新职业,就业形式与内容也发生变化,接下来通过“要求”,就新兴岗位的巨大供需差提出应对措施,即职业院校需要对专业进行及时调整。文段重在尾句的对策,即面对岗位更迭变化,职业院校要对专业进行及时调整,对应A项。
B项,“人才培养目标”在文段中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C项,“衍生出全新职业方向”为对策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D项,“职业教育为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助力”并非对策表述,与文段重点形式不符,且文段尾句已交代了具体助力的对策即调整专业,相比A项,表述不明确,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9.最早的身份证是在隋代开始出现的,不过真正意义上的身份证,是唐代贞观年间给官员们发放的“鱼符”。鱼符由木头或金属精制而成,形状像鱼,分左右两片,上凿小孔,以便系佩,里面刻有官员的姓名、任职衙门、官阶、俸禄以及出行待遇等。鱼符的主要用途是证明官员的身份,便于应召出入宫门验证时所用。鱼符的制作材料与官员的官阶有直接联系。当时,凡亲王和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鱼符均用黄金铸制,五品以上官员的鱼符为银质,六品以下为铜质。五品以上官员还备有存放鱼符的专用袋子,称为“鱼袋”。
关于鱼符,这段文字没有提及的是:
A.形状材质
B.产生背景
C.主要功能
D.佩戴方法
A项,根据“鱼符由木头或金属精制而成,形状像鱼”可知,文段提到了鱼符的形状材质,排除;
B项,根据“最早的身份证······是唐代贞观年间给官员们发放的‘鱼符’”可知,文段仅简单说明了鱼符出现的具体时间,并未深入介绍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制度背景或具体动因,故“产生背景”文段并未提及,当选;
C项,根据“鱼符的主要用途是证明官员的身份,便于应召出入宫门验证时所用”可知,文段提到了鱼符的主要功能,排除;
D项,根据“上凿小孔,以便系佩”可知,“系佩”一般指借助绳子或者链条,将玉佩之类的饰品系在身上,便于佩戴与展示,而在鱼符上凿出小孔,正是为了穿绳系佩,由此可见,文段提到了鱼符的佩戴方法,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10.颠覆性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使现代空袭作战向陆、海、空、天、电、网等领域发展。电子战飞机、预警指挥机在现代空袭体系中的作用愈发重要;第四代隐身飞机投入实战大大增强了空袭体系的突防能力;空射导弹等精确制导弹药智能化水平、抗干扰能力和目标识别能力增强,作战效能大大提高。未来将进一步提高精确制导弹药的命中精度,空袭体系的精确打击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同时,运用小型或超小型无人机,在战场上对重要目标实施“蜂群”式打击,会给重要目标的防护造成很大困难。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颠覆性技术提高了空袭作战的综合打击能力
B.军事领域的颠覆性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C.精确打击能力的增强提升了空袭作战的效能
D.智能化时代的空中防御体系面临着空前挑战
文段开篇交待背景,即颠覆性技术使现代空袭作战领域得以发展,接着通过两个“;”引导三方面并列,说明现代空袭领域作战效能大大提高,后文通过并列关联词“同时”,指出小型或超小型无人机会给重要目标的防护造成很大困难。故该文段为并列结构,强调现代军事空袭领域作战时打击能力增强,也就意味着现代空中防御体系面临巨大挑战,对应D项。
A项,“颠覆性技术”仅对应文段交待背景部分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B项,缺少文段核心话题“空中”,排除;
C项,“精确打击能力”仅对应文段中“导弹”部分的内容,表述片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1.下列纸盒的外表面展开图中,哪一个折叠成的纸盒和其他三个不一样?
将选项展开图标上序号,如下图所示(各选项面都相同,故相同的面用相同字母表示),逐一进行分析。
A项:面b、面c相邻,公共边紧邻面b与面c的黑块(如上图所示);
B项:面b、面c相邻,公共边没有紧邻面b的黑块(如上图所示);
C项:面b、面c相邻,公共边紧邻面b与面c的黑块(如上图所示);
D项:面b、面c相邻,公共边紧邻面b与面c的黑块(如上图所示)。
综上,只有B项与其他三项不同。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1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的封闭面明显,优先考虑数面。第一行中,面数量分别为4、9、2,和为15;第二行中,面数量分别为3、5、7,和为15;第三行应用此规律,前两幅图的面数量分别为8、1,故?处图形的面数量应为6,只有A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A。
13.消费者教育:指通过有计划的宣传或培训,引导民众更新消费观念,掌握消费技能,培养消费习惯,使其形成产品购买的合理预期。
下列属于消费者教育的是:
A.丁先生根据亲身经历写出了一份新疆自驾游的攻略,包括具体线路、沿途景点门票、酒店、美食等,还推荐了几个口碑很好的当地导游,发布到了多家网站上,大批网友经过验证后给予了好评
B.某网站的帖子图文并茂地分析了各种榨汁机、豆浆机、养生壶、料理机的优缺点,推荐了一款黑科技“破壁机”,详细介绍了它的材质、功能、操作方法以及明星的使用体验,最后还附上了商家的二维码
C.某购物网站邀请网络写手连载长篇小说,让员工发动亲朋好友评论转发,大批粉丝追更到凌晨,网站贴心!附上了缓解眼睛疲劳的新产品供大家免费试用,两三个月后,访问量和营业额都有了显著提高
D.某知名品牌菜刀拍蒜后刀身断裂的视频在多个社交网站引发网友吐槽,厂家回应称视频中的菜刀属于高科技新品,硬度高,材质脆,受横向冲击时容易断裂,不适合拍蒜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有计划的宣传或培训”、“引导民众更新消费观念,掌握消费技能,培养消费习惯”、“形成产品购买的合理预期”。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丁先生写出新疆自驾游攻略,目的是为了方便大家更便捷的出游,并非为了引导民众更新消费观念,不符合“引导民众更新消费观念,掌握消费技能,培养消费习惯”,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某网站分析了一些小家电的优缺点,让消费者了解相关产品的不同性能,符合“有计划的宣传或培训”,其中推荐了一款“破壁机”,并附上商家的二维码,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选择购买,符合“引导民众更新消费观念,掌握消费技能,培养消费习惯”、“形成产品购买的合理预期”,符合定义,当选;
C项:某购物网站邀请网络写手连载长篇小说,并为熬夜追更的粉丝免费提供缓解眼睛疲劳的新产品,目的是为了提高网站的访问量和营业额,并非为了引导民众更新消费观念,不符合“引导民众更新消费观念,掌握消费技能,培养消费习惯”,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厂家对菜刀质量问题的回应,目的是为了解释菜刀因拍蒜而刀身断裂的原因,并非为了引导民众更新消费观念,不符合“引导民众更新消费观念,掌握消费技能,培养消费习惯”,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4.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引起中毒,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或者对这种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严重的中毒事故,造成严重结果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可能构成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是:
A.甲误将有毒废弃物品倒入村里池塘中,致使村中牲畜饮用后中毒
B.乙将喷过敌敌畏但未冲洗干净的蔬菜拿到集市上售卖,致多名购买者中毒
C.丙误将氰化钾当作药品拿给村民张某和王某服用,导致张某和王某死亡
D.丁将数个含有毒鼠强的番薯埋在田里毒野猪,同村魏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这些番薯挖回煮食,导致一家三口两人死亡,一人重伤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其行为可能引起中毒”、“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对这种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发生了严重的中毒事故”、“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甲误将有毒废弃物品倒入村里池塘中,说明其行为有可能会引起中毒,但甲有所疏忽,符合“其行为可能引起中毒”、“对这种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致使村中牲畜饮用后中毒,牲畜属于村民财产,即说明甲的行为危害了多数村民的公私财产安全,符合“发生了严重的中毒事故”、“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对应下图中原文标蓝处,符合定义,排除;
B项:乙的蔬菜上的敌敌畏没有冲洗干净就售卖,说明其行为有可能会引起中毒,但乙有所疏忽,符合“其行为可能引起中毒”、“对这种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蔬菜购买者是随机的,多名购买者中毒说明出现了严重的中毒事故且危害了其生命健康,符合“发生了严重的中毒事故”、“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对应下图中原文标红处,符合定义,排除;
C项:氰化钾为剧毒物质,丙误将其拿给村民张某和王某服用,张某和王某属于特定的人,不符合“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不符合定义,对应下图中原文标黄处,应属于过失致人死亡罪,不符合定义,当选;
D项:丁将有毒的番薯埋在田里毒野猪,说明其行为有可能会引起中毒,但丁有所疏忽,符合“其行为可能引起中毒”、“对这种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挖出番薯的人是随机的,且食用后致两人死亡、一人重伤,说明出现了严重的中毒事故且危害了生命健康,符合“发生了严重的中毒事故”、“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15.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故意犯罪要求共犯人知道共犯的内容及社会意义,并希望结果的发生,并且共犯人主观上要有共同犯罪意思联络,知道自己不是孤立的在犯罪,而是和他人一起共同犯罪。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案件不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A.李某和杨某系夫妻,与邻居黄某因为排水问题发生纠纷,继而发生口角,黄某被李某殴打。黄某受伤倒地后杨某未实施救助,与李某快速离开了现场。经鉴定,黄某受重伤
B.周某和陈某对刘某怀恨在心,二人商议杀死刘某,于是二人非法购买了枪支,准备第二天杀死刘某。但是陈某感到害怕,于当天晚上告知刘某杀人计划,并和刘某一起到公安机关报案
C.张某和王某两人互不认识。一天深夜,张某进入一家超市偷东西时,碰到王某也在该超市偷东西,两人相视而笑。之后,张某和王某一起将偷取的东西变卖,分别获利2.2万元和1.3万元
D.谢某和丁某共谋盗窃汽车,谢某将开车所需的钥匙交给丁某。后来,谢某后悔,让丁某归还钥匙。丁某请求谢某让他配置一把钥匙之后再归还,谢某同意。随后丁某利用自己配置的钥匙盗窃了汽车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要求共犯人知道共犯的内容及社会意义”、“希望结果的发生”、“共犯人主观上知道自己不是孤立的在犯罪”。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黄某被李某殴打至倒地后,身为李某妻子的杨某虽然未实施救助,但杨某本身并没有伤害邻居黄某,也无法预见丈夫会殴打黄某,并没有与丈夫共同故意犯罪,不符合“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不符合定义,当选;
B项:周某和陈某商议杀死刘某,而且购买了枪支,说明二人的共同目的是杀死刘某,并且希望这个结果的发生,符合“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希望结果的发生”、“共犯人主观上知道自己不是孤立的在犯罪”。尽管陈某后来因害怕阻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但二人曾为了这场犯罪付出了实际行动购买了枪支,仍属于共同犯罪,符合定义,排除;
C项:张某和王某虽然之前并不认识,但在偷盗过程中认识后一起将偷取的东西变卖以获利,说明二人的共同目的是偷窃东西获利,并且希望这个结果的发生,符合“要求共犯人知道共犯的内容及社会意义”、“希望结果的发生”、“共犯人主观上知道自己不是孤立的在犯罪”,符合定义,排除;
D项:谢某和丁某共谋盗窃汽车,而且谢某将车钥匙交给了丁某,说明二人的共同目的是盗窃汽车,并且希望这个结果的发生,符合“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希望结果的发生”、“共犯人主观上知道自己不是孤立的在犯罪”。尽管谢某后来后悔了,但行动上却仍默许了丁某配置汽车钥匙,使其成功盗窃了汽车,仍属于共同犯罪,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16.星舰发射:火星移民
A.个性消费:网红经济
B.风洞试验:飞机定性
C.降低利率:调控经济
D.宜居安居:城市更新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通过“星舰发射”可以达到“火星移民”的目的,二者是方式目的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个性消费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不再只是满足对物的需求,而主要是看重商品的个性特征,希望通过购物来展示自我,以达到精神上的满足;网红经济是以网红的品味和眼光为主导,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的一个过程,二者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通过“风洞试验”可以达到给“飞机定性”的目的,二者是方式目的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保留;
C项:通过“降低利率”可以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二者是方式目的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保留;
D项:城市更新是一种对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进行的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因此通过“城市更新”可以达到让城市“宜居安居”的目的,二者是方式目的的对应关系,但词语顺序与题干相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对比B、C两项,题干中“星舰发射”和“火星移民”均为“名词在前,动作在后”的结构,B项中“风洞试验”和“飞机定性”均为“名词在前,动作在后”的结构,C项中“降低利率”和“调控经济”均为“动作在前,名词在后”的结构,因此B项与题干逻辑关系更为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B。
17.刑罚:改造罪犯:处罚
A.格言:指导言行:语句
B.审计:收入分配:监督
C.比喻:生动描写:借喻
D.科研:本质规律:活动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刑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据刑事法律对罪犯所施行的法律制裁。刑罚是处罚的一种,二者为种属关系;刑罚的功能是改造罪犯,二者为功能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格言是指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话。格言是语句的一种,二者为种属关系;格言的功能是指导言行,二者为功能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监督、检查。审计是监督的一种具体形式,二者为种属关系;但审计的功能是监督和检查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审计的对象,二者为作用对象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借喻是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借喻和比喻是种属关系,但词语顺序与题干相反;比喻的功能是生动描写,二者为功能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科研是活动的一种,二者为种属关系;但科研的功能是探索本质规律,本质规律是科研的对象,二者为作用对象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8.殚精竭虑:费尽心机
A.狐假虎威:虚张声势
B.舍生忘死:死里逃生
C.侃侃而谈:喋喋不休
D.光怪陆离:五光十色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殚精竭虑”指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费尽心机”指挖空心思、想尽办法,二者是近义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狐假虎威”指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跑百兽,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恐吓人,“虚张声势”形容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二者是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保留;
B项:“舍生忘死”形容不顾性命危险,“死里逃生”指从极其危险的境地中逃脱,二者不是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侃侃而谈”指理直气壮、不慌不忙地说话,“喋喋不休”指说话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二者是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保留;
D项:“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样式繁多,二者是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保留。
比较A、C、D三项,题干中“殚精竭虑”是褒义词,“费尽心机”是贬义词,A项中“狐假虎威”和“虚张声势”都是贬义词,D项中“光怪陆离”是中性词,“五光十色”是褒义词,C项中“侃侃而谈”是褒义词,“喋喋不休”是贬义词,故C项更为合适。
故正确答案为C。
19.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主要集中在福建。其实,在广东潮汕地区也存在大量土楼,仅潮州饶平县就有781座。潮汕的土楼始建于元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700余年的营造史。专家认为,土楼生于乱世,是应潮客先民们聚族而居,集体防卫的需要而产生的。
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前提是:
A.在古老的土楼守护下,家族得以躲过漫长岁月中的种种侵袭和战乱
B.潮汕历史上有过漫长的山海动荡,从明至清屡遭山贼、海盗的侵扰
C.千百年来,大量的客家人和闽南人从陆路和水路迁入潮汕,带去了土楼文化
D.潮汕地区古有“无村不寨”的说法,曾有大量军事性、封闭型的围寨,类型多样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土楼生于乱世,是应潮客先民们聚族而居,集体防卫的需要而产生的。
论据:无。
本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且提问方式为“前提”,加强优先考虑必要条件。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指出家族在土楼的守护下躲过侵袭和战乱,说明土楼有防卫的作用,补充论据,可以加强,保留;
B项:该项指出潮汕从明至清屡遭侵扰,如果潮汕未在此时期内遭受侵扰,那么就无需建造土楼用于防卫,是论点成立的必要条件,可以加强,保留;
C项:该项指出土楼文化是由客家人和闽南人带来的,并未说明土楼因何而生,无法加强,排除;
D项:该项指出潮汕曾有类型多样的围寨,并未说明土楼是因何而生的,无法加强,排除。
对比A、B两项,B项必要条件的加强力度大于A项的补充论据,B项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B。
20.某单位即将组织员工进行常规体检,小张说:“上周老王刚被查出了癌症晚期,单位年年组织做体检都没查出来,说明这个体检根本没用!我还是不去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反驳小张的观点?
A.老王患的是肝癌,早期发展到晚期只需数月
B.单位组织的常规体检项目难以查出早期癌症
C.单位在今年的体检项目中新增了癌症筛查项目
D.常规体检可以提前发现一些疾病,有助于及早治疗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这个(某单位组织的)体检没有用。
论据:上周老王刚被查出了癌症晚期,单位年年组织做体检都没查出来。
本题论点说的是单位组织的体检是否有用,而论据说的是上周老王患了癌症去年体检未被检出。论点论据话题不一致,因为本题是选非题,找到可削弱的选项排除即可。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指出老王患的病较为特殊,早期发展到晚期只需数月,而单位组织的是年度体检,某个特殊情况不代表单位组织的体检没用,为拆桥项,可以削弱,排除;
B项:该项指出单位组织的体检难以查出早期癌症,说明单位组织的体检确实没用,可以加强,不能削弱,当选;
C项:该项指出单位组织的体检项目新增了癌症筛查,说明不能用往年的事例说明这次新的单位体检没用,为拆桥项,可以削弱,排除;
D项:该项指出单位的常规体检可以提前发现一些疾病并治疗,说明单位的体检还是有用的,削弱论点,可以削弱,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